竞技宝官网:青训体系再结硕果,U17梯队全国锦标赛夺冠彰显人才培养成效
在刚刚落幕的全国U17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决赛中,某省青年队以3:1的比分战胜传统强队,首次捧起冠军奖杯,这场胜利不仅刷新了该省青少年足球的历史最佳战绩,更成为其青训体系持续深耕的又一力证,赛后,主教练李明(化名)在接受采访时坦言:“这座奖杯属于整个青训团队,是科学培养模式与长期投入的共同成果。”
十年布局,体系化建设初见成效
早在2013年,该省体育局便联合教育部门启动“青少年足球振兴计划”,以校园足球为基础、职业俱乐部梯队为枢纽,构建起覆盖6-18岁年龄段的四级青训网络,通过引入欧洲青训大纲、建立区域性选拔机制,逐步形成“技术+体能+心理”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。
“我们不再单纯追求短期成绩,而是注重球员的全面发展。”省足协青训总监王强(化名)介绍,近年来,该体系已向中超、中甲俱乐部输送23名职业球员,其中5人入选国青队,此次夺冠的U17队伍中,核心中场张宇(化名)便是从小学市级联赛中被发掘的典型代表。
科学训练:数据化与个性化结合
走进该省青训基地,科技元素随处可见,每块训练场都配备智能摄像头和穿戴设备,实时采集球员跑动距离、传球成功率等数据,教练组每周会根据分析报告调整训练方案,甚至为每名球员定制营养食谱。
“比如我们发现部分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下决策能力下降,便引入了虚拟现实(VR)模拟训练。”技术教练陈锋(化名)举例称,决赛中攻入制胜球的队员李浩(化名)正是这一训练的受益者:“VR场景让我提前适应了决赛压力,真正上场时反而更冷静。”
体教融合:破解“退役即失业”难题
与许多地区不同,该省要求青训球员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,并与多所重点中学合作开设“足球特长班”,文化课教师随队辅导,确保球员日均文化学习时间不低于3小时。
“去年有6名U19队员通过体育单招考入大学,未来他们即使不踢职业足球,也有其他出路。”教育部门负责人刘芳(化名)表示,这种模式吸引了更多家庭支持孩子参与专业训练,青训注册球员数量较5年前增长近两倍。
社会力量参与:扩大选材覆盖面
除政府主导项目外,当地还鼓励企业赞助社区足球俱乐部,某知名运动品牌连续三年资助偏远地区“苗圃计划”,免费为山区孩子提供训练装备和教练资源,本届冠军队后卫赵磊(化名)便来自该计划:“如果没有基层教练的坚持,我可能还在老家放羊。”
挑战与未来:对标国际仍有差距
尽管成绩亮眼,业内人士仍保持清醒,与日韩等青训强国相比,该省在高端教练数量、国际交流频率上存在不足,据悉,省体育局已计划每年选派10名教练赴德国、比利时进修,并邀请外籍青训专家驻点指导。
“下一步目标是建立U9-U21的完整梯队,让好苗子不再‘断档’。”王强透露,未来三年将新增8所青训合作学校,同时试点“足球+电竞”跨界选材,拓宽人才发掘渠道。
这场胜利或许只是一个开始,当更多地区将目光投向青训体系的长期价值,中国足球的根基才能真正坚实,正如决赛看台上悬挂的横幅所写:“今天的幼苗,明天的栋梁。”
本文 竞技宝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jjbesports-cn.com/jingjibao-post/7069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